每年将2.96亿个塑料瓶转为高端环保面料,揭秘山东恒利的绿色转型密码

文章来源: 再生PET新视界 发表时间: 2025-05-22


在山东恒利纺织的生产车间内,一场关于废弃塑料瓶的“奇幻变形记”正在上演。这里正在生产的一批价值 150 万元的户外功能性面料,即将在月底前发往海外。而这些高端面料的“前身”,竟是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废弃矿泉水瓶。



这些塑料瓶经过处理,成为了再生纱线。按照企业现有的产能,全年可消耗 4921 吨再生纱,相当于回收 2.96 亿个矿泉水瓶,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 6700 吨。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梅红介绍:“它的材质叫做 PET,主要来自于矿泉水瓶,经过处理后生产出的再生纱线,占到了我们当前高端面料的 70%。”


再生技术创新


虽然这种新型面料的成本比普通纱线高出 30%,但凭借其独特的绿色属性与科技含量,成功在欧美市场成为“抢手货”,订单已经排至今年第三季度。这背后,是企业不断追求绿色与创新的坚持,也是市场对环保与品质的高度认可。



技术的突破并非仅停留在原料循环利用这一环节。山东恒利在生产工艺、研发设计和配方使用等方面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绿色生产制造流程。通过创新研发的特殊再生技术,企业实现了化工材料的功能改性,从而使普通的面料具备了遮光保温、阻燃耐磨、透气防晒和自我修复等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面料被广泛应用于冲锋衣、消防服、防晒服等服饰中,为不同场景下的穿着需求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全链条绿色智造体系的构建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山东恒利纺织不仅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更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智造体系。


在生产环节,企业斥资 3 亿元引进国际领先的气流染色设备。这一举措使得每万米布染色的能耗下降了 30%,用水量减少了 50%。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专员王海华表示:“我们对标欧盟标准,制定了自己的科学碳目标。目前,我们每年要减少 4.2% 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到 2026 年可以减少 29.4% 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了应对欧盟“2050 年净零排放”的硬性要求,恒利纺织积极行动,主动对标国际标准。在厂区内铺设了 6 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并且实现了 100% 采用绿电。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李振宇介绍:“通过能耗实时动态显示与实时优化平台的联动,我们实现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 30% 的降耗目标。”


如今,山东恒利纺织已成功构建起从原料回收到智造输出的全产业链低碳模式。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顺利拿下了瑞士蓝标认证等国际“通行证”,并与 30 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麟铭表示:“通过这些绿色举措,我们的订单量增加了近 50%。从长远来看,投入环保是非常值得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绿色转型的典范。”


在淄博,像山东恒利纺织这样的企业,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仅仅是责任与成本,更是机遇与潜力。通过创新与实践,企业能够在追求环保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的力量。




【版权声明】联合纺织网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真实性需要自行检测
文章仅供信息专递作用,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
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电话:0755-8229 6262